商场里烧钱的美术馆
时代艺术名家    记者/author   2019-10-26 17:07:56

从老牌的华侨城OCAT、侨福芳草地,到新兴的K11、昊美术馆、喜玛拉雅美术馆,近些年依托商业、地产而开启的艺术机构并不鲜见,这些尝试或是成功地变身全国各地的打卡地标,或是黯然地成为前仆后继的铺路人。在这样的趋势下,我们心中的疑问自然也不少,依靠商业地产的非营利美术馆真的不需要考虑盈利问题吗?展览的学术性是否会对商业做出妥协?打通了艺术与商业业态,又能真正带来什么?为此我们采访了德基集团副总、德基美术馆馆长艾琳女士。



打造以艺术为核心的商业业态

 

时代艺术家:德基是最会赚钱的高端商业综合体。两年前,由德基集团创办的德基美术馆,在坐落于南京新街口的德基广场二期内正式开启。为什么如今的商业都在试图和艺术相加?

艾琳:艺术是时代审美的凝练,展现着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,同时也是优先并引领这个时代的审美的,所以大家都希望将艺术加入商业,寻求更多的可能性。如果将艺术和商业成功融合,就会形成一种个性化的符号,它既是一种吸引力,也会形成一种竞争优势,甚至成为商业本身的保护屏障。但是从德基的角度来说,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将商业和艺术打通,实现多样化的呈现。


时代艺术家:很多美术馆开在了商场里,也有很多艺术衍生品出现,这样就可以实现打通吗?美术馆是个烧钱的项目,你们有考虑过美术馆盈利的问题吗?能否具体谈一谈德基是如何打通艺术和商业业态的?

艾琳:我们从开始就非常明确地知道,美术馆是一个非营利机构,不管是收藏、研究还是展览和交流,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。商业固然是要考虑盈利的问题,但如果只是想用艺术一步到位地直接完成盈利,这是不可能的。早期大家尝试把艺术放进商业或者只是通过艺术衍生品来实现打通,实践证明这样都是不够的,于是开始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多元化的打通方式。

对于我们来说,实现艺术和商业的打通,不是在商场里开个美术馆这样单一的维度。德基美术馆并不只是简单依靠德基集团投资的一个艺术产品,而是德基集团大文化业态里的一环,无论是影视公司、动漫公司,抑或是美术馆、博物馆、酒店,还是地产和商场,我们要完成的是全业态的打通。德基希望实现的打通模式,一定是在创新无形资产中发展的,有形的艺术品与商业体只是落地过程中的载体,未来将会有更多载体创造的lP,融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。


时代艺术家:在商场里做美术馆,艺术会不会对商业妥协?艺术和商业相结合,对于两者来说会不会是一种伤害?

艾琳:商业和艺术结合,不一定会互相伤害,但必须保证艺术的核心是不能变的前提。其实这里隐藏了一个有趣的矛盾:对于美术馆和公众的关系来说,美术馆要迎合大众的审美,还是引领大众的审美?从德基美术馆的立场上来说,肯定是要引领大众审美的。从怎么去选择一个艺术家或一件作品,到以怎样的形式做展览,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。如果结合得好,商业可以提供给观众获取艺术更方便的途径,艺术也将反哺商业。


责任编辑 admin  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